我的第一個Chanel—Mobile Art
展覽開幕的那一天,在電視上見到了報導,特地上網查了查資訊,這是個免費的展覽,但需要先預定參觀時段、憑票參觀。一上票務公司線上訂票,呵呵!!還真是熱門,只能預約到二週後的週末了。
通往Chanel Mobil Art的地下道
在看展之前的一個週末,去了中區警署參加建築展的論壇活動,順便補拍些展場照片。活動完畢,我往遮打道走去,想說先去看看這個特殊的建築物;一路上我又走過了高級的中環,從Armani、prada,一直到Chanel香港太子店;然後走進對面那個通往中環舊天星碼頭停車場的地下道,這一段路程有種難以形容的對比,我看著高掛的「Mobile Art」海報,走在二側盡是外傭坐臥留存的小小通道中,要去追尋的竟是一個高科技下的數位建築和不管怎樣都堪稱高級的Chanel。當然這一趟找尋是不得其門而入,剛開幕初期,管制線拉的很緊,沒有票連想在外頭看看都不行。
終於來到展覽館的平台層了
再隔一個週末,終於理直氣壯的拿著票上到二層的停車場。Zaha Hadid設計的展覽館,流動的線條、呈現一種出奇的白色靜置在這平台上,由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挺新鮮的。依序的進入展館,服務人員悉心的替每位觀展者戴上一付耳機,在展館內三十五分鐘的旅程,他完全指引你向前、左轉、右轉、坐下、上樓、下樓、停頓…。在操縱與被操縱之間,這一切像是一場實境虛擬的電影, 而你不自覺的沉浸其中,順從。
進入展覽館的過程,隨著角度轉換有不同的線條與視野
展覽的末端是一件被放大N倍的菱格包,還飄散著香奈兒粉餅的氣味;一旁是一處以Chanel經典山茶花為設計概念的空間,最終人們在這裡寫下願望、留下慾望,而後結束整個觀展過程。那放大了的菱格包在此時,不帶有一絲可供作用的功能性,連想帶出去炫耀都不行;而挖空的山茶花引入了自然光,好像也在那同時抽象了慾望。
Zaha Hadid設計的展覽館
這個以菱格包為靈感的展覽,結合藝術、建築與時尚,因此除了Chanel的時尚及個個藝術家的創作內容,整個展館設計其實是讓她更為引人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個人覺得展館在設計中展現的流動性,不僅是在其內、外空間的線條上,還在於其組件的可拆解性與再重構上,使得建築本體呈現出游牧性,不僅成就一個新鮮玩意,也將現代工藝與技術做了詮釋,同時扣合上「流動藝術展」的命題。而相較於以往人們旅行到一個城市觀看展覽的過程,因為展館的特殊設計,反倒成了展覽旅行到你面前。只可惜展覽館內部禁止拍照,有興趣的自己去台灣的書店買本La Vie漂亮雜誌吧!!
連垃圾桶都很好看喔!!
遠遠的看展覽館
他們說
「Mobile Art」展場建築體佔地700㎡, 高6m,由300片玻璃纖維及750組鋼樑、連串延伸式的弧度組件構成。每塊砌版最寬2.25公尺,可利於拆裝與組合。
這個「流動藝術品」將在香港-東京-紐約-倫敦-莫斯科-巴黎等大城市巡展。
Chanel Mobie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