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06捷克‧在2℃與-2℃昂首闊步 (36)
- Mar 22 Wed 2006 13:36
驚鴻一瞥維也納
- Mar 22 Wed 2006 13:23
鐘乳石洞的傳奇-莫拉斯基夸斯
鐘乳石洞的傳奇-莫拉斯基夸斯
在捷克的最後一個行程,是莫拉斯基夸斯(Moravsky kras)鐘乳石洞,由布爾諾前往約需30鐘車程。一路上厚重橫臥的積雪,鋪陳在崖壁間,一株株針葉樹,挺立在白白的雪堆裡,偶爾一列火車通過,都令人欣喜。
- Mar 22 Wed 2006 13:18
不賣包心菜的包心菜廣場--布爾諾
不賣包心菜的包心菜廣場--布爾諾
捷克的第二大城布爾諾(Brno)是一個以工業聞名的城市,身為摩拉維亞王國首都的城市,自14世紀以來的擴張與發展,經歷興盛與繁榮,後又在德國佔領下發展科技,有著一總很奇特的氛圍,在火車、電車、巴士、人群的來來回回穿梭中。也是一路走來,感受最不一樣的捷克。
- Mar 22 Wed 2006 13:11
大的不知道在做什麼的廣場-布達札維
- Mar 21 Tue 2006 16:41
門板的藝術
- Mar 21 Tue 2006 16:34
落入凡間的精靈--庫倫諾夫
落入凡間的精靈--庫倫諾夫
庫倫諾夫(Cesk Krumlov)是一個被伏爾塔瓦河擁在懷裡的小鎮,從13世紀創建開始至二戰結束前均掌握在貴族手裡,有著遺世獨立的神秘。六百餘年歷經維提克家族、羅森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愛根堡家族、伏瓦爾森堡家族逐步的建設,使庫倫諾夫成為今日這個精緻的小鎮。
- Mar 21 Tue 2006 16:23
給我一杯溫泉水!卡洛維瓦利、瑪利安斯基
給我一杯溫泉水!卡洛維瓦利、瑪利安斯基
卡洛維瓦利(Karlovy Vary)位在捷克的西部,距布拉格約120公里 ,我們卻花了四個多鐘頭的車程才抵達。16世紀時一份醫學報告成就了卡洛維瓦利今日的風貌,吸引許多人來此體驗溫泉的療效。不同於臺灣或日本是用來泡澡的,這裡的溫泉多是用喝的。為了可以很方便的喝溫泉水,小鎮內規劃了一處又一處的溫泉迴廊,最有名的應該算是位於街區中心的磨坊溫泉迴廊了, 124根石柱開展出長132公尺 的迴廊,氣勢宏偉;迴廊內規劃了五處溫泉水,你只需帶著一個溫泉杯,便可以來個無限暢飲。另一座著名的迴廊則是19世紀末改建成的「市集廣場」,盞盞下垂的吊燈引出箭芒狀的白色柱雕,牆壁上的金屬浮雕說明著卡洛維瓦利發展歷史,下方流洩的則是名為「查理四世」的溫泉。如果要看水舞則一定不能錯過瓦傑迪洛溫泉迴廊,這裡就是以噴高的溫泉水柱為噱頭,特別是泉水噴出的力道無法預測的驚奇!
在台灣有溫泉蛋,這裡則有溫泉酒、溫泉餅、溫泉杯。溫泉餅,約莫12公分 寬,最容易懂得說法就是放大後的法蘭酥。陶瓷燒置的溫泉杯,小小的把手其實是出水口,尺寸大小不一,繪著風景畫,你可以隨意的挑選一個喜歡的樣式。
- Mar 21 Tue 2006 15:50
一天到晚在乾杯-皮耳森
一天到晚在乾杯-皮耳森
說到皮耳森很多人都會想到「啤酒」,這個城市擁有密度極高的啤酒屋,有許多還是地窖式的,人們喝啤酒就像白開水一樣的自然。我們抵達這個城市時,約莫上午十點,皮耳森市中心區的共和廣場聖巴特羅明教堂就立於中央青銅色的屋頂尖塔直指天際,就像許多百年不洗澡的建築物,這棟歷經多次重建的教堂外觀黑黑醜醜的並不吸引我;特別是在布拉格走過名氣一個比一個大的教堂之後。再加上諾大的廣場積著厚厚的白雪,半邊框在圍籬裡(應該是在施工中);另一半邊也只有幾顆稀稀疏梳的枯木及 三兩 的路人甲,感覺很空無,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皮耳森印象。雖然環繞廣場周圍的建築物,仍各有特色,但缺少了與人及生活結合的氣息,也降低了讓人親近的期待。因此呼嚨地,我就錯過了廣場一旁的市政廳。
還好在小鎮亂逛一下有些不一樣的發現,走到了猶太教會堂、西波西米亞博物館,還發現精緻大門、卡帶櫥窗和門上的小鐵人頭,另外還有窗戶邊經典的「冰」汽水。
- Mar 20 Mon 2006 17:37
布拉格瘋狂電扶梯
布拉格瘋狂電扶梯
布拉格有三條地鐵,主要觀光區其實徒步均可到達,因為在市民會館聽音樂會的關係,沒和大夥搭巴士回飯店,因此有機會搭乘布拉格的地鐵。
最便宜的地鐵票一張20克 朗,你可以在75分鐘內搭乘使用,布拉格的市中心區用這一張票就可以搞定。如同歐洲的許多城市,這裡的車站也是採良心制輔以嚴厲的抽查,因此進站前記得在票面上打上日期。
- Mar 20 Mon 2006 17:24
聽布拉格在歌唱
- Mar 20 Mon 2006 17:19
存在不存在-卡夫卡
存在不存在-卡夫卡
由舊城廣場的聖尼古拉教堂往西洛卡街走向猶太區。一開始你會先抵達卡夫卡的出生地,這是一處極不起眼的四層樓建築,一樓是一間書店,販售著卡夫卡的文學,僅僅進入參觀就得買票。建築物牆面轉角立著卡夫卡的半身雕像,若不是旅遊書上的親切介紹,其實一般人也很難發現他的存在。
回國後,在書店看到卡夫卡的《蛻變》(The Metamorposis),想到自己行前沒有先跟卡夫卡聯絡一下,行後認識應該也不遲,當下就買了一本。然而,當一早戈勒各爾‧薩摩札從朦朧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大甲蟲時,我卻只覺得存在主義其實很虛無。
- Mar 20 Mon 2006 17:12
星星守護的猶太區
星星守護的猶太區
十三世紀時猶太人搬至舊城北側,建立了猶太新、舊教堂,逐漸發展成現今包含猶太墓園、教堂、儀式廳和市民會館等規模的猶太區。
猶太墓園的建立,可追溯至十五世紀初期,園內共有一萬兩千多座墳墓,但據估計應該埋葬了約十萬人。墓園的規模不大,因此埋葬的方式便是在舊墳上堆新墳,也使得墓園的高度比街道高出近一個圍牆。墓園的出口是克勞斯( Klaus) 教堂,重建於1689年,現今展示著猶太宗教傳統與習俗的文物重地。步出克勞斯教堂直行,就可見到新、舊猶太教堂及猶太人市民會館。值得注意的是猶太人市民會館鐘塔上那個倒著走的時鐘。因為古希伯來文是由左到右,也因此時鐘也跟著由左到右倒轉。而我總覺得這個倒著走的時鐘,彷彿希望時間倒流免去猶太人的苦難。
- Mar 20 Mon 2006 17:06
在聖溫塞拉夫的榮耀迷失
在聖溫塞拉夫的榮耀迷失
從火藥塔及市民會館往那普希科普耶大街前進,便可以到達新城主要的溫塞拉夫廣場(Vaclavske Namesti)。新城的名稱其實是相對於舊城而來,但這裡卻一點也不新,早於14世紀時新城便在查理四世的主導下開始修築。而相較於舊城廣場的古典,新城的溫塞拉夫廣場要來的現代許多,約莫60公尺 的寬度、1公里 的長度,座落於商業大道中央,顛覆了你對歐洲廣場的既定印象。
溫塞拉夫廣場盡頭是波西米亞守護聖人溫塞拉夫的雕像,這個名字象徵著捷克恆久的統一,也因此這裡成為捷克邁向自由之路的重要發聲場所。無論是1918年想找回獨立自主權的捷克人,發動的大規模國家獨立示威遊行,或1968年捷克人在廣場上或正面對抗或靜坐阻擋蘇聯坦克車進城,留名於歷史上的「布拉格之春」,乃至1989年引領捷克建國的絲絨革命,聖溫塞拉夫都默默守護著。
- Mar 20 Mon 2006 17:00
火藥塔守護的新城
火藥塔守護的新城
由舊城廣場沿著國王之道賽蕾德納街遠遠便可望見火藥塔(Prasna Brana)的身影。這座東西兩面牆雕刻著波西米亞歷任國王肖像的火藥塔,緊緊守護著的便是布拉格的市民會館。市民會館於建築史上而言是新藝術的代表,在捷克的歷史上是國民樂派的發揚地,以及引領捷克民族自覺重要的基地之一。你可以靜靜的佇立於街角,檢視建築物的細部,感受新藝術下花草的韌性與生命,也可以瞻仰體會入口處屬於「布拉格的榮耀」。建築物內部有幾處餐廳,你可以在這裡享受一杯咖啡的悠閒或品嚐精緻的法國菜,佐以現場演奏的樂聲及新藝術的建築裝飾。也可以花少許錢置身於史麥塔納廳中聆聽音樂會,感動每一個音符在你的耳朵跳躍的喜悅,觀看史匹拉爾畫作中溫和色彩,抑或瞻仰慕夏窗畫的天光。
- Mar 20 Mon 2006 16:40
遇見寂寞又擾人的布拉格
遇見寂寞又擾人的布拉格
搭船遊布拉格伏爾塔瓦河與遊巴黎塞納河的感覺差異極大。猶記得,八年前塞納河的那一個仲夏夜晚,強烈燈柱印照著和兩旁的建築物,喧鬧而華麗,那帶著極為濃厚的商業氣息;而這一次伏爾塔瓦河的遊船,我總覺得多了一點文人氣息。雖然這個行程仍然屬於觀光的。
- Mar 20 Mon 2006 16:36
偉大城市的美麗河流-伏爾塔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