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找尋客家-吉慶圍   

 客家可以說是香港的「先住民」之一,據說1898年英國人於接管新界前曾經調查,拓展界內約有423條鄉村,其中有255條是客家村落。現今在新界地區,還存在許多客家圍村。

08053.jpg找尋吉慶圍

上週我出發到新界的西邊元朗,尋找「吉慶圍」,這個相傳已有500多年歷史的客家圍。踏出九廣「西鐵」錦上路站時,放眼望去竟看不到什麼建築物,而是寬闊的山景。怪怪!這是香港?!我跨過小橋、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只差沒有老牛當同伴了!一路上看著一旁不太像香港的建築物,在大太陽底下循著事先在網路地圖上查過路徑前進。十來分鐘後,我發現第一道黑色磚頭的牆面,這裡還不是吉慶圍,而是另一個客家圍留存的一小區。

08054.jpg

吉慶圍的角樓和長牆

再往前幾步,不一會就見到吉慶圍的角樓和長長圍牆,外頭還有護城河,像是一座古城似的立在前頭。沿著圍牆向前不一會就走到了圍村唯一的出入口,門口的對聯已經褪色殘破,兩側擺著石長凳、一旁竹竿上的衣物飄揚著,有一種樸實生活的味道。門口的左側牆上嵌著一塊字體已經略顯模糊的銅牌,記述著吉慶圍鄧氏家族的歷史及著名的鐵門事件。右側有個很像信箱的東西,一旁牌子上寫著「歡迎光臨吉慶園  入圍每位收費港幣參圓..」。原來要進到圍村內,還得先留下買路財喔?!真是個有趣的經驗!!我走進大門,掏出了錢,卻不知該繳給誰,門內的阿婆很熱心的指引我,這才知道那個信箱就是給你投入圍費用的。

08056.jpg

吉慶圍唯一的大門

08052.jpg

記得在信箱內留下買路財

終於走進了吉慶圍,大門內坐著聊天的七、八位阿婆,一看看我踏入圍內,熟練的拿起一旁準備好的黑盤帽,我也沒搞清楚他們跟我說的是客家話還是廣東話,意思是「跟他們合拍,十元」。呵呵!!才剛繳了入場費,現在這是阿婆兼差在賺外快嗎?!

08055.jpg圍內的三米大道,底端是小廟

08057.jpg

吉慶圍長寬約100×90公尺,以入口的「 三米 大道」為中軸線,建築物向兩側對稱開展。軸線的末端有間小廟,是吉慶圍的信仰中心。我穿梭在1公尺寬不到的圍內小徑中,貼著兩側的建築牆面,經過一家又一家的大門、窗戶。圍內的格局沒啥變化,但房子已經改建的差不多了,偶留下幾間還是黑牆、黑瓦的舊建築,也大都沒人居住。

這一天的吉慶圍,除了外頭高高的牆和角樓,沒有太多關於客家的蹤影。除了阿婆們的麻將聲,很安靜。倒是入圍的過程,是個很特別的記憶。

08058.jpg圍內集景

我不禁想起在新竹六家的新瓦屋,那有機發展而成的聚落格局和喧鬧的花鼓聲,還有我在台灣正在為客家文化而努力的朋友們。加油ㄋㄟ!我等著參加年底的客家文化園區開幕喔!!
08051.jpg
阿婆和著名的鐵門

 

鐵門事件:

他們說,18984月,英國接管新界。錦田居民不願做英國的屬民,以吉慶圍為據點與英軍展開血戰。英軍屢攻不下,最後以大砲攻擊,並把大門連環鐵門拆除,運回倫敦作戰利品展覽。一直到1924年,鄧氏族人鄧伯裘要求交還鐵門,港府將事情陳報英廷後。1925526香港總督司徒拔親臨主禮,舉行交還鐵門儀式。現在鐵門還掛在吉慶園大門上。

 

吉慶圍怎麼去?!

地鐵荃灣線「美孚站」,轉搭九廣西鐵往屯門方向於「錦上路站」下車,往B出口方向前進,而後徒步約15分鐘。

請參看地圖。
0805.jpg  
跟著走就會到了吉慶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就是愛趴趴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