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805297.jpg       

新田巷弄間大夫第、麟峰文公祠

 

 

新田,鄰近落馬洲口岸,從上水往新田這一路上車外的風景其實感覺很郊區。如果不是口岸一端的深圳高樓起伏當背景,其實這裡並沒有什麼高樓,大多是一個個小村落。

 

然而,新田的開發已經有數百年歷史,這裡也是新界五大家族「文」氏家族的聚居地。說起「文」這個姓,要說名人應該會想到文天祥吧?!當年國文課本裡的「正氣歌」,背的大家上氣不接下氣的。一首「過伶丁洋」中那句亙古傳頌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管現在還有多少人有這樣的情操,但也算是耳熟能響。

08052914.jpg

文天祥公園,文天祥雕像看著新田也看見遠方的深圳

 

新田確實和文天祥有著血緣上的關連性,是由文天祥的弟弟文天瑞的第五代子孫所建。現今這裡最著名的當稱中西合璧有香港最傳統華麗宅地之稱的大夫第,還有麟峰文公祠,近年還興建了一處文天祥公園紀念他們這位偉大的祖先。

 

0805296.jpg

東山古廟

 

在新田的公車站下車後,緊鄰著是東山古廟的後壁。不知怎麼的這棟古廟走來有點奇怪,有種陰陰暗暗的感覺,讓我很快的就想離開。

 

0805298.jpg

大夫第的壁燒

 

跟著指標往前直行,不下三分鐘就可以來到大夫第。初初一望,無疑地這是棟很中式的建築,廣大的府外前院四週有圍牆、柱礎、池塘、水井、花崗石踏板等遺蹟,建築物正中的門楣上懸掛著紅漆金字的“大夫第”牌匾,具文獻資料顯示二側的陶塑是廣東佛山石灣文壁燒。大夫第為二進建築,左右二側佈局並不對稱,呈現右高左低。

0805295.jpg

大夫第內部

0805293.jpg

屋簷掛著兩塊清光緒皇帝於1875年御賜牌匾,表揚文頌鑾雙親的詔書木刻,刻有漢﹑滿兩種文字

0805292.jpg

走過這裡就是大夫第的廚房,有十一個小爐三個大灶

0805294.jpg

大夫第內部西式的裝飾

 

走進這棟古色古香的建築內部,則處處可見西方的裝飾。門廊上洛可可式的浮雕,還有彩繪玻璃窗。中庭黃色牆面上一隻魚,躍然而出。這一幕和內部沈穩的棕色、灰磚對比著顯的很出色。

0805290.jpg

黃色的牆壁和裝飾,在中式的空間與用色中很突出

0805291.jpg

文氏宗祠和萃野文公祠

 

在大夫第外頭的小巷中迷了方向,搞不清楚該往哪去才能走到麟峰文公祠。於是只好沿著原路走回公車站前看看一旁的地圖。而後改從另一條小徑走去,竟意外的發現聚落中有好幾座文氏家祠,錯落其中。先遇到文氏宗祠和萃野文公祠,這兩間並排在一起的祠堂都是二進一院的建築,牆面上的裝飾看得出。只是一間鐵門深鎖,另一間一旁的小屋則改成了幼稚園,看來都是一副不對外開放的樣子,讓人不敢貿然闖入。另一座文氏家祠明遠堂,同樣是二進一院的空間,周邊也圍上了鐵網。

08052911.jpg

麟峰文公祠

 

一旁不遠處就是麟峰文公祠,這座被指定為古蹟的宗祠,是唯一開放的。建築的規模也大了些,是傳統的三進兩院式結構。看上去質樸頗具文人氣息,但在一些細微的地方仍可見到很精緻的裝飾。二進的廳堂裡,文氏家族的歷代牌位立在中央,進門旁的大灶也還維持著。一個老奶奶坐在輪椅上,家傭則在一旁挑著菜。一位文氏的子孫剛好來上了一炷香,聽不清的對話中,仍可以感覺到這個家族的凝聚力。

08052913.jpg

麟峰文公祠細部有很漂亮的雕刻與彩繪

08052912.jpg

麟峰文公祠

 

這一路走進蕃田村,在那不規則的小巷道中,可以看出那經年累月有機成長的聚落紋理,房子圍塑而成的留白空間,是時間的軌跡。

 

他們說

元末明初文天瑞的五世孫文孟常開始帶領族人遷入新界,初時居於屯門,明永樂年間,文孟常之孫文世歌帶領族人遷至元朗新田一帶,蕃田村是族人聚落的中心。今天在新田的多條村落,如永平村、蕃田村、青龍村等都屬於文氏家族的子孫新田鄉內,最少有五間文族祖祠。

 

新田大夫第,是由文氏二十一世族人文頌鑾於清同治四年(1865)所建。因樂善好施,深受鄉民敬重,因而得到清朝皇帝賜封「大夫」銜。與沙田曾大屋的大夫第,為香港僅有的二處大夫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就是愛趴趴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