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181.jpg

中區警署建築群,照片引自「中區警署建築群文物旅遊發展」網頁http://www.cps.gov.hk/chi/03/about.html

香港現在進行式中區警署建築群保存計畫

 

來訪的前幾天,香港特首曾蔭權正剛發表過施政報告,他表示將接受香港賽馬會對於「香港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這一片香港政府所持有的土地與建築物所提出的保存方案。這整個計畫項目,除了留下已經被列為古蹟的建築群,還將新建約2100坪 的文化大樓設置劇院、藝術影院等,最高的一棟新樓將達到30層高,還提供一個200公尺 高的瞭望塔。這個建築物據說將請北京奧運設計主場館「鳥巢」的瑞士建築師赫佐格和德默隆操刀,設計出一座以鋼鐵和玻璃交織的「棚架」式透視建築。

整個計畫不見對於歷史文化的交代,落在了投資金額18億港幣,以及鳥巢大師的參與,還有那公眾可於瞭望塔160米 的高處看見賽馬會主席陳祖壽口中笑言的﹕「在這種高度觀賞香港景色,以前只有半山豪宅才做到得!」的迷失中。

撇開政府公地與民間財團是否有私相授受不說,對於這群建築物的新設計及商業、文化配比(54/46)所引起的討論,香港特區政府提出這樣的說明: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香港賽馬會的建議,充分體現了活化再用歷史建築計劃的精神,讓歷史建築轉化為本地文化地標,與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出文物保育方面的理念不謀而合。」----香港發展局局長在活化再用中區警署建築群記者會發言2007.10.11

 

對於要加建高層大廈,她強調香港「要做 一兩 件振奮人心的文物保育工作」,又稱「環顧世界上好多令人讚歎的建築物,於初初構思時都是富爭議,今次項目是測試香港人有否這種大膽創新的精神,接受一個相當有創意的文化地標」。----中區警署建50層高瞭望台 馬會18億打造商業文化地標 被質疑成屏風,明報,20071012

10182.jpg

未來設計藍圖,照片引自「香港賽馬會活化中區警署」網頁

http://special.hkjc.com/promo/ch/2007_central_police/2007_cp_design.asp#

 

這設計的好與壞,留給各位自我評價。但以上的官方說法,實在簡單到令我覺得不可思議,不僅沒有科學性的依據,沒有人文性的具體支持,就連在一個城市發展上的定位說明都付之闕如,這回應僅止於說明這是件「形象工程」,再加上『接受=大膽創新、不接受=沒膽沒創新』這種二元對立的說法,完全失去了理性討論的空間。

這個案子令我想起龍應台為西九龍計畫所寫的那篇「香港,你往哪裡去?」中的一個段落:「來香港一年,有很多的驚訝,但是最大的震驚莫過於發現,香港政府對於香港歷史的感情竟是如此微弱。讓我們看看中區警署。就藝術而言,中區警署建築群的風格代表了殖民時代的美學,在香港已經是「瀕臨絕種」的稀有建築。就歷史而言,域多利監獄當年監禁過反清的革命志士,也殘害過反日的文人。,難道戴望舒(詩人,《星島日報》副刊編輯,因宣傳抗日 而被日人於1942年春天監禁於域多利監獄)的獄中血淚還不足以使這個監獄不朽嗎?

….

每一個牢房、每一面牆,都是香港史的證物。我敢說,域多利監獄裡的每一塊磚都是濕的,因為它滲透了香港人的母輩祖輩的淚水和歎息、香港人集體的創傷和榮耀。政府哪裏有權利把它交給地產商去「處理」掉?你會把祖母手寫的日記本拿去招標出售嗎?----<香港,你往哪裡去?>,《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P23-P25

香港你往哪裡去?!不是個我該問的問題,就算我問了,我想也沒人會理我。但我很想知道,中區警署的活化計畫,到底從那個角度,給了這群建築物什麼樣的定位,又回應了這群建築物歷史中的哪部分...

不過,我想還是沒有人會理我….

「香港賽馬會活化中區警署」網頁

http://special.hkjc.com/promo/ch/2007_central_police/2007_cp_design.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就是愛趴趴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